查看原文
其他

池州殷家汇有家饭店,挺火!| 池州味道

池州新闻
2024-09-07

殷汇镇地处贵池区西南,依山枕河、水陆通达,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商贸重镇、文化名镇。在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古镇,不少餐馆一直坚守着老味道,令人垂涎。位于236国道旁的建国饭店就是其中之一。优越的地理位置、地道的口味、真诚的服务,让建国饭店赢得较好的口碑。



临近惊蛰,气温逐渐回升,江南乡村的田野里一片郁郁葱葱。一大早,饭店老板吴建国便扎进自家的菜地,收割野生腊菜菜薹。他要趁着晴好天气,腌制一批下饭咸菜。菜地旁的三层小楼里,吴建国的儿子吴俊,正和家人一起,准备中午的食材。如果不是门头上“建国饭店”的招牌,一般人很难发现这是一家开了30多年的饭店。



 吴建国生于上世纪60年代,高中毕业后当过民办教师,后来也当过工厂统计员。1992年,三十岁出头的吴建国迫于生计,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开一家饭店。



彼时的建国餐馆,位于贵池区殷汇镇境内237国道与236国道的交汇处,距离殷汇镇镇区不足2公里,由此可前往石台县和东至县。一块写有“建国餐馆”四个红字的木板便是招牌。



“早上卖小粑,中午和晚上做正餐。”吴建国回忆道,当年的建国餐馆环境简陋,租了殷汇供销社的一处棚舍,只要生火做饭就一屋子油烟水雾。早餐做的是附近工厂几百名职工的生意,正餐来消费的大多数是过境货车司机。稳定的客源,让建国餐馆有着不错的收益。


1993年,建国餐馆搬进了吴建国在原池州安定水泥厂门口新建的三间瓦房。后来,由于当时的殷查公路道路拓宽,三间瓦房被拆,吴建国又在原瓦房后方盖了楼房,这就是现在的建国饭店所在地。



随着附近工厂的搬迁,早餐客源流失,餐馆只能发展正餐业务。“想留住客人,除了真诚的服务,还要有自己的招牌菜。”吴建国带着妻子前往合肥学习,将银鱼炖鸡蛋、排骨豆皮汤引入自家餐馆。



吴建国对食材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,即便是引进的菜品,也坚持使用最地道的食材。猪肉选用本地的新鲜黑猪肉,鸡蛋必须是农家散养土鸡蛋,豆皮则在附近的豆腐坊定制。


“做菜和做人是一个道理,返璞归真,才能长久。”无论是引进的菜品,还是本土的家常菜,总有那么几道菜让本地和过境的顾客念念不忘。吴建国认为,这些经得起考验的菜品,并没有太多诀窍,只是始终坚持最原始的制作方法而已。 



在库房里,一捆年份久远的稻草,被当作宝贝一样珍藏。吴建国告诉记者,这是多年前委托顾客帮忙找的没有打过农药的稻草,用于发酵豆腐乳,每年使用之后都会清洗干净,留着次年再次使用。“用稻草来发酵豆腐乳,是我们乡下的土办法,而没有打过农药的稻草,能保留豆腐乳最纯粹的味道。”吴建国说。



在这里,除了豆腐乳,还有使用本地食材制作的咸豆角、腌腊菜等。吴建国说,这些咸菜是很多皖南人的乡愁,多年来一直免费提供。



好的品质带来稳定的客源。2002年,新建的“建国饭店”开业。吴俊延续着父母的做菜理念,成为饭店的大厨。



在吴建国眼里,儿子吴俊肯吃苦也爱钻研。打扫卫生、采购食材、配菜、炒菜、和客人交流菜品质量……每天早晨4时许到晚上10时,吴俊总会忙个不停。和父亲一样,吴俊在菜品烹饪上,也坚持着当地传统的手艺,先后推出铁板栗子豆腐、红烧自制臭鳜鱼等特色菜,让建国饭店名声在外。



“饭店开在国道旁,算是给过往顾客提供一个歇脚的驿站。”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为顾客提供饱腹的建国餐馆,还是当下顾客慕名打卡的建国饭店,在吴俊看来,是这些过往顾客的光临,让他不用四处漂泊。



家和餐馆是吴建国和吴俊两代人生活的全部,也是物理距离上的生活半径,二者早已无法分开。“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好,并不想扩大规模,只想把菜做好,在菜品上留住更多的舌尖乡愁,让更多的人进来歇歇脚。”提及未来,吴俊动情地说。


《池州味道》专栏已推出

第一期《炉火“突”锅子,

池州人的冬日情怀 | 池州味道

第二期妈妈的味道,

池州人的儿时记忆 | 池州味道

第三期《那些红棚子大排档,
如今“藏”在池城的大街小巷 | 池州味道》

第四期《池州这家乡村小餐馆,

凭啥火了30年?| 池州味道》

第五期《古镇年味浓

“锅”里话团圆 | 池州味道》

特别说明:本专栏不收取任何费用




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:汪玉 通讯员:吴群轶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池州新闻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